• 中文核心期刊
  • 国家A类学术期刊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 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饲料 ›› 2023, Vol. 1 ›› Issue (19): 80-86.DOI: 10.15906/j.cnki.cn11-2975/s.2022100021-09

• 动物营养 • 上一篇    下一篇

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来源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1. 张海博1,2,  郭   刚2 *,  申跃宇2,  李建国1,3,  户林其1,
    杨   蒙1,  王姗姗1,  曹玉凤1,3,  沈宜钊1,3,  高艳霞1,3 *,  徐宏建1,3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2.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6|3.河北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1)
  • 出版日期:2023-10-05 发布日期:2023-11-24
  • 基金资助: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6)|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项目(HBCT2018120203)|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326606D)

  • Online:2023-10-05 Published:2023-11-24

摘要: 为研究脂肪来源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胎次[(2.95±0.1)胎]、体况和上一胎次平均产奶量[(31.4±0.4)kg]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60头,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三组,每组20头奶牛,分别饲喂泌乳净能和粗蛋白质含量一致,但脂肪(酸)来源不同的日粮,三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A组)、脂肪酸钙组(B组)、棕榈酸脂肪粉组(C组)。试验期为母牛分娩当天(0 d)至产后21 d。试验结果表明:(1)干物质采食量:除泌乳天数10 ~ 12 d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其他两组有下降的趋势(P =0.06)外,其他各阶段B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A组和C组(P < 0.05),全期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8.78%和14.56%(P < 0.01)。(2)产奶量方面:整个试验期,B组产奶量均低于A组和C组(P < 0.05),但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全期产奶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3.41%和12.48%(P < 0.05)。(3)瘤胃发酵参数方面:血液β-羟丁酸浓度 ( BHBA)在产后7、14 d差异不显著(P > 0.05),产后21 d C组奶牛血液BHBA浓度较A组和B组下降16.44%和25.96%(P < 0.05),A组和B组差异不显著(P > 0.05)|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EF)浓度在产后7 d和14 d差异不显著(P > 0.05),而在产后21 d C组较A组和B组下降31.49%和31.06%(P < 0.05)|总胆固醇 ( TC)、甘油三脂 ( TG)、葡萄糖(GLU)、胰岛素生长因子 ( IGF-1)、牛瘦素 ( Lep)、尿素氮 ( BUN)检测产后0、7、14、21 d组间差异不显著(P > 0.05)。(4)血液肝脏指标代谢方面:在肝损代谢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虽然在产后0、7、21 d差异不显著(P > 0.05),但是产后14 d谷丙转氨酶C组较A组和B组下降28.98%和35.32%(P < 0.05),谷草转氨酶下降28.66%和10.62%(P < 0.05)。A组和B组差异不显著。碱性磷酸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产后0、7、14、21天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脂肪粉可提高围产后期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缓解奶牛体脂动员程度,提高血清GLU浓度,降低NEFA和BHBA浓度,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NEB),并且效果好于脂肪酸钙组。
[关键词] 脂肪酸|奶牛|围产后期|生产性能

关键词: 脂肪酸, 奶牛, 围产后期, 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